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心简介

行业企业牵头建设

✔ 依托单位: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

✔ 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

560余人

研发人员

370余项

在研项目

33579万元

国家委托任务经费

420余件

专利数量

150

FDA注册

170

国际先进技术产品


创新成果.jpg

  医用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原“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2009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组建,始建之初即围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开展医用植入器械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运行形成规模化的创新产业链条。2017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要求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布局和发展需要,对现有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2021年,国家发改委优化整合工作正式启动,威高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医用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 自350多家科研单位脱颖而出,被国家发改委纳入191家新序列管理名单中的一员,也成为行业内首家由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威高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共建。双方于1999年建立合作关系,将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有机结合,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科院院地合作优秀产业化团队奖等荣誉。2006年双方建立了长春威高医用高分子研究发展中心,2017和2022年,双方签署了医用植介入器械与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协议,长春威高医用高分子研究发展中心正式纳入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工程研究中心下设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科研管理部和综合管理部。研发中心分设共性材料技术平台、先进加工技术平台、表面处理技术平台、植介入产品研发平台、组织工程研发平台和中试转化技术平台六大共性技术平台,由威海中心和长春分中心共同建设运行。旨在解决高性能植介入器械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构建基础研究-共性技术-产品研发-中试转化-检测分析-医院推广的创新链,突破关键共性材料制备、表面功能化改性和精密复杂成型等“卡脖子”技术,引领我国骨科植入物、心内耗材、血液净化器械等产业快速发展。

  工程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责任制,设立中心主任1人、中心副主任2人、上海中心主任1人及长春中心主任1人,设立学术委员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总体策划、推进和技术支撑进行负责,并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平台。现有研发人员560余人,其中,高级专家、博士和高级研发工程师170余人,本科及硕士研发人员300余人,拥有一只专业而精湛的研发队伍。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总面积为 39193 ㎡,其中威高总部 37491㎡,六大共性技术平台建有各类科研中试仪器 520台/套,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 CNAS 认证检测机构 2 家,设有化学、物理、生物性能分析等多个专业检测实验室,以其卓越的科研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品转化的融合。依托以上平台,工程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各类项目3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83项,突破了关键共性材料制备、电子束增材制造、表面功能化改性、精密异型成型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取得各类技术成果 150 多项,带动骨科植入物、心内耗材、血液净化器械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30%,代表性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420余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0余件,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15件。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支撑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实施的“国家队”,是依托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未来,工程研究中心将坚持以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植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为目标,着力开展共性技术攻关研究,布局新一代植介入医疗器械及其关键材料制备核心技术。面向新一代骨科、齿科、支架、介入和血液净化等植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共性材料技术、功能表面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研发,探索 4D 增材制造等前瞻颠覆性技术,为我国植介入医疗器械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提供科技支撑,为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版权所有 医用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鲁ICP备14005520号-5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49号